其他

不想个人信息“裸奔”?国家和代表委员们都在帮你

2018-03-15 中国之声 中国之声


又是一年315。

 

2017年,消费者投诉热点主要集中在服装鞋帽、家居家装、家用电器、通讯器材、交通工具、居民服务、餐饮住宿、互联网服务、文体娱乐、租赁服务等方面,人们维权的意识越来越强。

 

而在另外一种“消费陷阱”上,人们却很少进行维权,这个隐藏在消费背后的巨大危险,也时常被消费者们忽视:信息泄露。


先来做个小调查:



近日,北京市消协发布手机APP个人信息安全调查报告,调查显示,89.62%的人认为手机APP存在过度采集个人信息,79.23%的人认为手机APP上的个人信息不安全,41.16%的人在安装或使用手机APP前从来不看授权须知。


而你知道被手机APP采集最多的个人信息是什么吗?调查显示,被APP采集最多的依次是联系方式、姓名和头像。



去年舆论中,手机APP个人信息安全成为了关注热点。据舆情数据显示,主要集中在过度采集个人信息、信息被泄露或窃取、推送商业广告、遭受钱财损失及耗费手机资源五个方面。而实际上,手机APP软件过度采集个人信息已经成为网络诈骗的主要源头之一。


网络时代,个人信息犹如“香饽饽”。如何保护个人信息成为了网友和国家关注的一大问题。3月5日,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推进平安中国建设……整治电信网络诈骗、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网络传销等突出问题,维护国家安全和公共安全。


“一入网络深似海,

从此隐私是路人”


在生活中,各式各样套取个人信息的手段,也随着网络的发展不断推陈出新。


2017年1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王胜俊在作报告时表示,近两年来共侦破侵犯个人信息犯罪相关案件3700余起,抓获犯罪嫌疑人11000余名;2014年至2017年9月,全国法院共审理利用网络侵犯个人信息犯罪案件1529件。


据中国互联网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63.4%的网民通话记录、网上购物记录等信息遭泄露;78.2%的网民个人身份信息曾被泄露,包括姓名、家庭住址、身份证号及工作单位等。


这些数字足以令人心惊,“我的隐私去哪了?”


APP的授权太可怕



说到手机App,很多人也许还记得今年初某App年度账单默认勾选服务协议,不知不觉间就让很多人同意了一项并不知道其存在的协议,并允许其使用自己的某些信息。



而此事还未平息,又有网友曝出被App监听了。和朋友聊天讨论西餐厅,马上收到西餐相关的推送;刚刚摘完草莓,第二天就收到了关于草莓的文章……而遇到过类似情况的网友并不在少数,令人细思恐极。


获取用户手机系统最高管理权限



网络安全工程师游浩源曾通过后台监测一款小额贷款App发现,开发商通过技术手段,能够获得用户手机系统最高管理权限,“贷款公司通过查看用户是否下载其他贷款软件,判断信用条件。虽说是出于风险管控的考虑,但是严重侵犯个人隐私,而且普通消费者对此并不知情。” 游浩源说。


朋友圈帮“砍价”要小心



沈阳市民刘芳通过微信朋友圈发布了一条警惕“砍价”陷阱的提示信息。



原来,今年年初,刘芳在朋友圈看到了一个新款手机的“砍价”活动,随后转到朋友圈发动朋友帮自己“砍价”。经过努力,售价4000多元的手机可以以0元购入,于是,刘芳赶忙按照页面提示要求,填写了详细的个人信息,等待收货。可没想到的是等了两个多月也没等到手机,咨询手机官方客服人员才知道并没有此活动。


无独有偶,一位刘先生也曾陷入这样的“砍价”陷阱。让他意想不到的是,不但手机没拿到,没过多久,他和帮他“砍价”的朋友都收到了莫名的诈骗短信,“还有人收到了以我为内容的诈骗短信,留了我的名字。”刘先生说。


家用摄像头的陷阱



去年7月中旬、8月初北京和浙江相继破获了两起家用摄像头破解案,犯罪分子非法获取摄像头破解软件后,通过黑客手段破解网络摄像头IP,从而非法观看甚至偷录家用摄像头所拍摄的画面。



更令人震惊的是,偷录到的影像甚至会被公开贩卖,普通摄像头一个录像5元、对着床的一个10元、有激情画面的一个20元。


保护公民个人信息

安全势在必行


2016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网络安全法,在原来加强网络信息保护的基础上将个人信息保护作为一项重要的制度,作了全面系统的规定,充实完善了收集、使用个人信息的规则,强化个人信息收集、使用主体的保护责任。


2017年3月,公安部开展了打击整治黑客攻击破坏和网络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专项行动,仅4个月时间就侦破相关案件1800余起,查获各类被非法倒卖公民个人信息500余亿条。


今年1月,工信部约谈了百度、支付宝、今日头条三家公司。工信部信息通信管理局指出,对照《网络安全法》等有关规定,三家企业均存在用户个人信息收集使用规则、使用目的告知不充分的情况,要求三家企业本着充分保障用户知情权和选择权的原则立即进行整改。


2月下旬,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经济法室主任王瑞贺表示,网络安全法实施后,有关方面还通过了一些配套的规定和标准,更加重视个人信息保护工作。


个人信息保护亟待完善


今年的两会上,不少代表委员都提出了关于个人信息保护的议案、提案和建议。


全国人大代表、陕西省审计厅副厅长马玉红认为,加强个人信息保护迫在眉睫,亟待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大对买卖公民个人信息行为的惩治力度。


全国人大代表陈力建议,制定《个人信息保护法》,加快个人信息保护法立法进程。他认为,尽管我国有关个人信息保护的法律法规在数量上形成了一定规模,但整体来看较为分散,尚未成体系。



全国政协委员、360集团董事长兼CEO周鸿祎说,现在有个形象的说法是“网民都在给互联网公司打工”。当人们使用互联网产品时,会产生实时海量的用户行为数据反馈给互联网公司,互联网公司则可能依靠这些数据进行推送广告等业务。


今年,周鸿祎准备了五六个提案,都是关于网络安全的。他认为,对于用户的个人信息安全保护不能依赖互联网公司的自觉,需要国家立法进行规范。


全国政协委员、静昇律师事务所主任律师彭静,则从法律角度给出了保护用户隐私的立法建议。彭静建议,应当尽快实现个人信息保护的专门立法。


保护公民个人信息,需要政府、行业、企业和个人通力合作。希望在便捷的网络时代,人们能不再“裸奔”。

  


编辑:郭玮瑾

微信编辑:张天健

来源:北京晨报、东北新闻网、南方日报、人民日报、新京报、科技日报、东方网、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